一直以来,无法理解前后两句的因果关系。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,为什么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?
前天看到了关于这句话的详细解释: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,就一定目光短浅,会不自觉地贪图眼前小利,每日计较于如何获利,则必然会徒生很多忧虑。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,防患于未然,用健康的心态对待眼前的忧虑。
反思自己:是否有长远的规划?是否目光短浅?是否执着于眼前的小利?是否精力投入在有价值的事情上?是否存在无谓的焦虑?
理解了这句话,我最近整个人变得更平和了,目标更坚定了,心态更稳定了,做事情也更明确了。
在周一工作之余,看见部门领导正在与其中一个团队负责人拿着奖牌合照,了解下来原来是这个负贵人获得了第二季度拼搏奖。
2、确实是要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,行动要与长期目标一致,要有时间投入,要有进展;
3、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,而徒增烦恼焦虑,而导致长期目标的中断与延迟实现;
长期目标源于普遍的需求与痛点: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一些普遍的技能,例如:
时间管理,目标管理,情商,听说读写、锻炼身体、心理健康、批判性思维、系统思考、学会交朋友,学会理财,培养兴趣,终身成长,学会爱,家庭幸福等等
观察及了解身边的人(包括同事)的痛点,结合长期目标中的内容,及时输出可分享的内容,获得反馈
自己的长期目标有了,也有可开展的内容,也在推进,但是别人还依然在获得奖牌,还依然会跟领导合照。
在知识星球APP 有料的大脑星球中,我们一直在学习《论语》,孔子讲究中庸之道。所谓中庸,即不走极端,即合适为美,合适的极致即为中庸。不能在追求长期目标的过程中,完全放弃短期目标与利益,需要投入适当的精力将短期目标也要开展起来。而且最好这个短期目标可以服务于长期目标。
例如:前面提到的结合周围同事的痛点,给出解决方案,进行指导培训,收获反馈,进行改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