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赞许非遗直播:传承人磨练演出技艺的“培训场”
栏目:必威电竞课程 发布时间:2023-01-14
 中新经纬1月11日电 日前,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暨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举办“直播助力地方非遗传播传承”研讨会,并与抖音合作发布《非遗地方志——直播打赏助力非遗传播研究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,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刘昶教授主持了发布和研讨活动。 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直播正在服务湖南、广东、河南、安徽等多个省份的地方非遗走出所在地,收获天南海北观众的关注与支持。其中,直播打赏提供的经

  中新经纬1月11日电 日前,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暨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举办“直播助力地方非遗传播传承”研讨会,并与抖音合作发布《非遗地方志——直播打赏助力非遗传播研究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,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刘昶教授主持了发布和研讨活动。

 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直播正在服务湖南、广东、河南、安徽等多个省份的地方非遗走出所在地,收获天南海北观众的关注与支持。其中,直播打赏提供的经济收益与精神激励,让非遗从业者在展示技艺中获得尊重与认同,在传承路上更有动力。

  此外,与会专家指出,直播风格活泼、观看门槛低,天然吸引年轻人群对优质内容的关注,有效帮助各地非遗获取观众与传承队伍中的“新鲜血液”。同时,抖音等直播平台为非遗从业者提供专业培训,让传承人在传播中更得心应手,直播间成为从业者精进技艺、不断成长的“第二舞台”。

  近年来,湖南长沙花鼓戏、广西东兴独弦琴、云南瑞丽孔雀舞等原先限于一地的非遗艺术,相继通过直播走入大众视野,打赏等直播收入也盘活了上述地方非遗在现代传承发展的“经济盘”。

  课题组核心成员、必威电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介绍,地方非遗由各级部门提供财政支持,但因区域发展程度不平衡、人才年龄结构失衡等客观原因,市、县级小众非遗项目面临市场萎缩、后继无人的局面。直播及打赏等高效媒介工具的出现,对小众地方非遗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
  《报告》数据显示,2022年抖音非遗内容直播场次同比增长642%,必威电竞潮剧、木偶戏、英歌等濒危非遗项目均收获超千万点赞和好评。获得直播打赏的非遗主播人数同比增长427%,打赏总金额同比增长533%,获得收入的非遗传承人数量同比增长34%。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史慧琴表示,直播及打赏让散落在民间的非遗从小众走向大众、从深山走向城市,为非遗注入经济活水,也让欣赏非遗不再奢侈。

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、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红分析,直播打赏之所以能促进非遗传播传承,是因其蕴含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激励,这有助于形成尊重文化、艺术与创造的社会氛围。“古人向来有‘赏贤使能’的表达,打赏的‘赏’字既是对优秀创作的奖赏,也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,更蕴含着对传承人坚守非遗的尊重。当现代人为地方非遗打赏,点滴心意犹如涓涓细流聚成大海,现实生活中遥远的县、村也可以在手机屏幕中闪耀艺术的光芒。”

  抖音非遗主播代表、江苏沛县曹家班唢呐第五代传人曹嘎举例,沛县曾有深厚的唢呐演艺土壤,但由于移风易俗与疫情的叠加影响,当地演出机会及收入持续减少,唢呐从业者不断流失。2022年3月,曹家班来到抖音直播开始演奏唢呐,迅速获得当地用户及各省观众的关注,目前粉丝数已超90万人,直播打赏为班子带来与疫情前持平的收入。“网友的热情支持,让我们坚定了守好技艺、把最佳表演奉献给观众的信念。”曹嘎说。

 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何爽指出,在互联网时代,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早已转变为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直播及打赏正在使非遗传播突破时空、地域、受众制约,成为推动各地传统文化“走出去”的源泉活水。

  随着非遗传承日渐受到重视,如何调动大众的非遗保护热情,尤其吸引年轻人参与非遗的传播传承,始终是业界面临的一大难题。如今,年轻观众在直播生动形式的吸引下,正在成为为非遗内容点赞、打赏、评论的主力军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昶评价,非遗主播展现的不仅是传统技艺,更是坚守本心的匠人精神,广大青少年在欣赏非遗直播的同时,也受到传承人的感染,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向往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讲师曾昕分析,年轻一代通过直播无门槛接触非遗这一优质内容后,主动进行打赏、评论、转发,甚至提取各地非遗的关键特征,自发进行二次创作与传播。由此,原本少为人知的地方性非遗不断“破圈”,年轻人自身也成为非遗保育的一份子。

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宫灯传承人郭燕青期待,借助直播、短视频等新媒介发布宫灯相关内容,引起年轻人对宫灯文化的兴趣后,能带动更多人了解这门传承百年的古老手艺。

  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蒋锐表示,非遗直播的火热,又吸引各地的年轻非遗从业者进入直播间,打赏等正反馈机制让他们对职业前景更有信心。“一方面,更多有热爱、有情怀的年轻人在观众的打赏支持下,有底气选择坚守技艺,另一方面,当年轻传承人获得更体面的收入,他们的付出被充分尊重和鼓励,平台的奖励机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。”

  在曾昕看来,非遗犹如一棵古树,其来到网络直播空间后,与青年群体不断地融合、撞击,在此过程中完善对现代传播的理解,焕发出新的枝桠。借助直播,普通用户与非遗传承实践不再遥远,每个人均可成为非遗文化的支持者、学习者、推广者。

  与会专家认为,直播间不仅成为各地非遗的传播场,也成为从业者磨练演出技艺的“培训场”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韩运荣指出,直播平台在为年轻演员提供表演舞台的同时,还提供直播技巧培训,并邀请业界、学界专家开办指导班,形成助力非遗传播传承的“一条龙”服务。由此,传承人不再“单兵作战”,而是借力平台资源,不断精进自身的表演水平。戏曲、国乐等需要常年练功、登台的非遗艺术,在直播间切实得到发展。

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付若岚表示,直播平台对各类非遗的扶持计划,有望培养出适于现代传播环境的新一批非遗传承者。她认为,手机端与剧院实地演出的传播规律截然不同,直播平台能根据自身的媒介特性,为表演者进行相应培训,让他们更自如地用好新型传播工具,长期来看,这一举措对非遗传承具有深度价值。

  抖音直播戏曲类运营负责人戴宏博介绍,2022年,抖音直播相继推出优质传统文化主播扶持计划,助力戏曲传承的“DOU有好戏”计划,助力古典舞传承的舞蹈传承计划,以及助力国乐传承的“DOU有国乐”计划,从资源、流量、服务等方面帮助更多演职人员开辟“新舞台”。以“DOU有好戏”计划为例,抖音直播希望在未来一年内帮助至少10个院团、1000位专业戏曲演员打造线上“第二剧场”。

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詹新惠寄语,接下来主播应用好平台资源,进一步开展针对爱好者的非遗科普等深度内容输出。展望将来,各种类、各地区的非遗传承人及相关机构,应持续探索在直播间协同传播的可能,助力地方精品非遗焕发新的传承活力。(中新经纬APP)